400-806-7020
申请使用

常见问题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常见问题 企业安全生产双控体系建设如何做好

企业安全生产双控体系建设如何做好

2023-10-18

  双重控制的全称是“安全风险分级控制和隐患调查控制的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即构建两道防火墙,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一道墙管风险是在安全风险识别和控制的基础上,从源头上系统识别和分级控制风险,努力将各种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消除和减少事故隐患。第二道墙以隐患调查和控制为手段,对风险控制过程中的缺失进行调查。

  通过“双控制系统”建设,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向前推进,把风险放在隐患面前,把隐患放在事故面前,加强应急救援,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通过“双控制系统”建设,实现全过程控制,将“双控制系统”与企业自身安全管理系统有机结合,形成自上而下的推进过程,反馈实施结果,为“双控制系统”的建设和实施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企业安全生产双控体系建设如何做好

  一、安全生产“双控制系统”建设的具体实施

  ㈠建立组织机构,制定规章制度,建立长期工作机制

  建立风险分级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体系,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有效手段,是实现深度防御、推进和源头治理的有效手段。为了顺利推进“双控制”体系,在后期正常运行,提高“双控制”体系建设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必须建立由企业牵头的“双控制”组织,研究制定“双控制”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案,成立安全、设备、工艺、电气、操作等各类人员,各部门分岗位、分工

  ㈡科学识别风险源,合理划分风险等级

  风险源识别是做好“双重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项系统性、连续性和制度性的工作。若在操作前未能识别风险,则可能忽略其中一个或主要风险,这将导致整个“双重控制”管理的失败。风险源识别必须以科学的方式对生产系统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确定风险源的存在部位、存在方式、事故发生方式及其变化规律。风险源识别应从公司、车间和团队三个层面自下而上进行。主要从设备设施、工作场所、工作活动三个方面对安全生产领域“无法识别、难以想象”的突出问题进行识别和等级评估。LEC法和经验法可以用来将整个公司管辖范围内的危险源分为“红、橙、黄、蓝”四个等级,其中蓝色为A级风险,代表一般风险源,黄色为B级风险源,代表低风险源,橙色为C级风险源,代表高风险源,红色为D级风险源,代表主要风险源,并在总平面布局图中标注。在识别风险源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过去时态、现在时态、未来时态”和“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下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以及可能发生的危险条件和事故或故障模型。

  (三)建立风险分级控制机制

  在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分类之后,应根据识别的隐患和危险有害因素类别,建立风险控制措施清单。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清单时,应从固有风险因素和派生风险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固有危险因素是指在现有生产条件下无法消除的危险因素。对固有危险因素,应根据自身性质制定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与固有危险因素相反,衍生危险因素是指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可以消除的危险因素,如物体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对派生危险因素,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清单应包括风险名称、风险位置、风险等级、事故类型及后果、主要控制措施、责任部门等。对重大风险进行登记,明确重大风险的工作场所或工作活动、技术条件、技术保障措施、管理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责任部门和工作职责,使风险控制工作更加系统、层次化、有针对性。风险分级控制应遵循风险等级越高、控制等级越高的原则。重点控制操作活动、设施和场所。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的安全责任主体应当坚持“属地”、“直线”管理的原则,即“谁操作、谁管理、谁负责”。

  (四)是完善隐患排查管理机制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组织制定基础管理、设备设施和运营活动隐患排查控制清单,组织开展相应培训,结合安全风险分级控制清单,明确各控制层次隐患排查的周期、范围、内容和要求。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以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度检查、月度检查、周检查、日检等不同方式进行隐患排查,并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进行周检和日检。对发现的问题,建立隐患排查管理统计表,并按职责进行管理。

官方服务号
官方订阅号

企业专属定制安全生产管控方案

限时免费获取

  • *
  • *
  • *
立即获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