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06-7020
申请使用

常见问题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常见问题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究竟要如何开展?三种安全风险识别评估方法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究竟要如何开展?三种安全风险识别评估方法

2023-11-23

  安全风险分级控制是指为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消除安全生产事故而采取的措施和规定,通过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

  在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中,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组织建立和实施安全风险分级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因此,如何做好风险分级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整个安全生产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在企业安全管理“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建设中,安全风险识别和分级控制是基础,隐患排查和治理是手段。把风险控制放在隐患面前,从源头系统识别和控制风险,及时发现风险控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漏洞和无效环节,通过隐患排查,在事故发生前消除隐患。从而构建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安全风险分级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促进事故预防科学智能化,有效发挥企业防范作用,提高企业防范水平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分为蓝色风险、黄色风险、橙色风险和红色风险四个等级(红色最高)。

  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常用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基于作业活动的一种风险辨识技术,用来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识别。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它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

  3.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三种因素分别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官方服务号
官方订阅号

企业专属定制安全生产管控方案

限时免费获取

  • *
  • *
  • *
立即获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