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在安全生产保障方面应当执行的有关规定、应当履行的工作职责、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应当执行的行业标准、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物质保障责任:企业应具备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和要求的设施、设备、器材等,并对其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2、资金投入责任:企业应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确保资金投入满足安全生产条件需要;按规定存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依法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保证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资金。
3、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责任:企业应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按规定委托和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或者注册安全助理工程师为其提供安全管理服务。
4、规章制度制定责任: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5、教育培训责任:企业应依法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取得相关上岗资格证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6、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的责任:企业应按规定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及时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妥善处理事故善后工作。
7、严格执行行业安全标准化的责任:企业应按照国家和行业安全标准化的要求,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要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要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要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其安全管理意识,确保其能够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形成完整的安全生产责任链。要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3、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要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4、保障安全投入: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安全生产所需的资金、设备、设施等安全投入。要确保安全投入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5、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要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确保其处于可控状态。
6、建立应急救援体系:企业应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要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7、落实奖惩机制: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奖惩机制,对安全生产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进行惩罚。要激发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责任心。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企业应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全面履行企业的主体责任。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在安全生产保障方面应当执行的有关规定、应当履行的工作职责、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应当执行的行业标准、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限时免费获取
限时免费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