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不能容忍任何放松和侥幸。然而,企业普遍存在安全意识低、责任不落实、基础薄弱、专业人员不足、安全投资不足等现象。那么如何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呢!
01加强责任落实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他们对安全生产负有全面的领导责任,对领导负有具体的领导责任。要强化安全生产的主动性,从过去被动把握安全转变为主动把握安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理念,充分认识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从高级管理人员到项目经理和现场操作人员,从纵向到终点,从横向到边缘,把安全责任落实到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0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最大隐患。只有加强人的安全教育,不断增强人的安全意识,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增强人的预防意识,规范和改善员工的安全行为,才能为安全生产筑起坚实的思想防线。
单位领导要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负责,真正落实“安全第一”政策。根据施工特点进行安全教育,告知不同类型的工作和不同部位的危险因素,如何消除隐患,控制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错误。
0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现代安全管理对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组织开展风险防范工作,还要了解本单位的施工生产情况,掌握和掌握系统安全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参与和指导,监督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具体实施。高素质安全管理团队的建设越来越迫切。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充实责任心强、专业知识强、业务能力强、熟悉管理知识的人员担任安全管理岗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04加强现场管理
企业的生产现场是动态的。结合现场环境,合理安排设备,确保机械设备安全运行,确保各种安全防护和电气设施到位,实现标志化、材料堆放标准化、安全标志标准化、环境防控意识化、操作流程有序化,全面检查施工机械和人员的各种不安全行为,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及时整改,认真消除事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现的问题必须按照“三定”原则(定人、定时、定措施)进行整改,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05加大安全投入
安全投资不仅是企业和工人的“救命钱”,也是预防事故的最有力保障。安全投资的减少导致安全技术设备和防护设施不到位,不安全因素无法及时消除,容易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了预防和消除事故,必须持续有效地进行安全投资。
在购买新设备时,必须同时购买配套的安全防护装置,并定期维护和维护安全设备,使其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应记录维护、维护和测试。在生产经营场所及相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存在重大危险因素,提醒操作人员注意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发生。
监督教育员工按照使用规则佩戴和使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工伤保险是劳动安全的“保护伞”。企业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06加强部门间协调
安全生产涉及企业各部门、各生产环节的系统工程。安全不仅仅是哪个部门的工作。单靠一个部门的努力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就要求各部门在履行职能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性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例如,安全培训作为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的一种手段,是一项涉及面广、复杂的工作,不可能也不应该由人力资源部门单独完成。如果安全工作被视为某个部门的工作,那么安全工作肯定做不好。
07严格奖惩,增强员工的敬业责任感
同时,建立安全生产奖惩机制,奖励勤奋和优劣。对提出重要建议、消除事故隐患、避免重大事故的,给予奖励。特别是对于认真、勤奋、正确履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全职和兼职安全人员,应给予必要的激励和奖励,使他们在安全管理岗位上更加脚踏实地、积极进取。
限时免费获取
限时免费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