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能,首先要充分理解企业的最高期望,始终以“零事故、零伤亡”为绩效目标,然后找到构建安全生产体系和系统运行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转化为行动。
虽然《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特别重大、重大、重大、一般安全生产事故的认定标准进行了定义,但企业仍不能将低于一般事故的普通事故视为可容忍的底线,这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所坚持的理念和追求。
因此,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风险水平和隐患水平需要内部定制,这反映了“从思想上压缩安全生产事故的认知空间”,反映了“基于风险过程管理和企业安全控制要求的具体实践”。
对于不同行业和业务性质的企业来说,安全生产风险和事故的内容和结构可能不同,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讨论。我们需要理解三个概念:一是如何理解安全风险分级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机制;二是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与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与隐患排查的本质区别;第三,从安全事故到风险因素的思维逻辑。
(1)第一个概念理解
我记得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企业风险管理不需要花时间分析风险和问题之间的差异。这是学者的爱好。问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是一个风险因素,是不可接受的。这是一个问题状态。企业中铁的法则是:如果发现问题,就必须解决问题。
从安全生产管理的角度来看,安全风险分级控制和隐患排查管理本质上是不同的。如果以“零事故、零人员伤亡”为安全生产的绩效目标,相对于风险,隐患是需要及时发现和解决的风险源失控问题,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不同之处在于,由于隐患等级的不同,行动的程度、采取行动的时间周期和行动前的准备可能会有所不同;作为一种风险,它仍然处于控制和监控“是否存在隐患”的状态。因此,安全生产风险等级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的深度是事故的实现
(2)第二个概念理解
本质风险来自企业自身的业务,这是由业务和产品属性决定的,也就是说,这种风险是企业客观存在的主要风险。例如,航空航天固体发动机燃料的压实和缠绕、化工厂的轻油加工和储存等都是易燃易爆产品。一旦发生事故,至少属于重大安全事故的水平。它们都是危险的来源。但是,从业务空间和范围来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不是它们自身,而是“诱发和控制本质风险防控环节”的影响因素。原因是,虽然它们是主要的风险来源,
因此,由于业务形式不同,不同企业对同一事物安全生产风险的控制重点和隐患调查重点不一定相同。重大风险来源不一定意味着重大安全风险,但在现实中,企业往往仍然将其视为重大风险,以提高“对安全的关注”,或者由于不同层次的人员认识不同而形成。例如,在过去,当我负责航空航天集团的风险管理时,我不同意将模型的成功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的重点。这是一个基本的风险,不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但毕竟,我的手臂无法扭曲大腿,每年都保留它。想想想有什么意义?
(3)第三个概念理解
首先,不同的损失或组合,如不可避免的安全生产事故或人身安全、经济损失或影响科研生产计划,可以根据标准确定事故程度的结果。但是,安全生产管理的目的是避免安全生产事故,事故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
那么,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因素是什么?事故必须来自危险源。安全生产管理的前提是充分发现危险源,包括:具有产生和储存能量的物体和载体,如压力罐、气瓶、电力设备、高空物体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物体,如剧毒物质、放射性物质、可燃气体或爆炸性混合物等。其次,还有影响危险源的因素,包括人的不正确操作行为、物体的不良状态、管理缺陷或缺陷、环境等。
危险源并不意味着事故,但意味着安全生产风险。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有不同的工作区域和段落范围。为了有效、有针对性地管理危险源,将引入一个管理概念,即风险点,以确定危险源的区域或位置分布。当然,由此构建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库具有分类和分类的概念。级别需要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风险解决方案需要根据不同级别确定。方案的可执行性、结果的可预测性、状态的可控性、稳定性和风险应对的有效性是可靠性。可靠性的监测、发现和测量
需要认识到的是,危险源包括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必须是危险源,但危险源不一定是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不一定伴随重大事故隐患。从逻辑上讲,安全生产风险的识别、预防和控制是第一位的,隐患的调查和控制是第二位的;事实上,两者往往并行运作。其次,安全风险水平、隐患排查和水平治理不是一劳永逸的节点反映,而是一个反复识别、评估、控制、监督、发现、治理、总结和改进的动态过程。
限时免费获取
限时免费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