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其在安全领域广泛应用,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的运用程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目前,在实践中,一些企业管理者对于信息化建设仍有一些认识不足之处,这导致了安全管理信息化的推进受阻,甚至可能出现了“空壳化”现象(即仅仅利用信息技术来包装安全管理实践,而缺乏实际的安全管理内涵和成效)。因此,结合个人研究,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供读者参考。
首先,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安全管理的核心。
安全管理的核心在于基于安全信息进行管理,必须全面收集、正确处理和及时利用组织运行中涉及的安全信息。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与促进安全和预防伤害相关的信息,包括人员、事故、伤害、隐患、安全投入等各方面的信息被统称为安全信息。
其次, 需要搞清楚导致安全管理失败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的研究普遍显示,在导致事故时,安全信息不完整 (或缺失) 是根本原因。解决安全信息缺失问题是预防事故和安全管理失败的关键,因此解决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信息缺失问题成为安全管理的难题和重要任务。
第三点是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含义。
安全管理信息化是指组织(一般指企业)将解决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信息缺失问题作为基础和目标,以“安全信息是通往安全的必经途径”为指导思想,在现代安全科学理念、方法和理论的指引下,运用信息管理的一般理论和方法,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核心技术工具和支持,全面考虑和收集组织内外部的安全信息,通过有效地组织和配置安全信息资源的信息化安全管理活动,使安全决策者能够及时了解组织整体安全状况,以最大程度解决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不完备问题,确保高效地实现既定的组织安全管理目标。
第四点,要准确理解和掌握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就安全管理而言,安全管理信息化涵盖了安全目标规划管理、安全风险预防和控制以及安全隐患排查处理的组织和管理流程、安全评估管理、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安全文化建设管理、安全绩效管理、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安全管理部门建设以及安全专业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而在安全管理手段方面,安全管理信息化即是指信息技术(包括网络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在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广泛运用,以及安全“3E+C”策略,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强制对策”和“文化对策”的信息化手段。
第五点: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功能和作用。
安全管理信息化是将某组织内部的安全管理流程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自动化。其核心目标是促进组织内部安全信息的共享,确保安全信息能够充分且及时地提供,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或个人在进行安全行为(包括安全预测、安全决策和安全执行)时因安全信息不完整而带来的风险。
限时免费获取
限时免费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