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是指在日常生产经营中有潜伏的祸患。事故隐患一般是指生产系统中可能导致事故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事故隐患分为火灾、爆炸、中毒、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漏、腐蚀、触电、坠落、机械损坏、有毒有害气体泄露、公路设施损坏、公路车辆损坏、铁路设施损坏、铁路车辆、水上运输、港口码头、空中运输、机场损坏等隐患。
在企业安全生产检查中,应注意以下常见的事故隐患:
1、电气设备(专业)安全检查主要检查电气操作、配电室管理、电气设备、防护用品;每季度至少一次,具体检查内容见《电气设备(专业)安全检查表》
2、机械设备安全主要检查设备的基础管理、运行管理、维护管理等。;每季度至少一次。具体检查内容见机械设备安全检查表
3、特种设备安全检查主要检查特种设备的检查、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许可证;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具体检查内容见特种设备安全检查表。
4、防火防爆消防安全检查主要检查厂房、建筑物、生产工艺、消防设施、作业现场、生产设备、设备、安全管理,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具体检查内容见《防火防爆消防安全检查表》
5、厂房、建筑安全检查主要检查耐火等级检查、防雷检查、现场检查、防护设施,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具体检查内容见《厂房、建筑安全检查表》。
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主要检查化学品的使用、储存和管理,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具体检查内容见。
一、重大隐患判定标准
应急管理部门发布了有关文件,明确了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判断标准。各生产经营单位只能根据有关文件确定重大隐患,达到准确识别、及时消除的目的。
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
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判定标准对本单位进行自查,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三)资金和物资的实施;
(四)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三、重大隐患报告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向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有关负责人不及时处理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可以向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主管部门报告,收到报告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限时免费获取
限时免费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