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06-7020
申请使用

常见问题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常见问题 双重预防机制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如何融合?

双重预防机制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如何融合?

2023-06-08

  人们经常问:双重预防机制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哪个好?今天,标准化明天的双重预防机制似乎有无穷无尽的表格。事实上,这是一个误解,或者说我们过去对双重预防机制和标准化缺乏了解。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将双重预防机制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相结合的思考。双重预防机制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核心,需要将双重预防机制融入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双重预防机制

  01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面临的困难

  2015年天津瑞海港“8.12”事故后,国家提出了双重预防机制。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27次常委会上指出:“采取风险分级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

  因此,从2016年开始,根据国务院安委办公室发布的《关于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一些企业开始创建《关于遏制重大事故工作指南的意见》。后来政府强制实施,应急部门监督检查,企业纷纷响应。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第一,时间紧,任务重,做不到。大多数企业都在寻找第三方专家团队来处理它。它又短又快。手册比对方厚,一个比对方漂亮,但并没有真正落地。员工不知道。第二,双重预防机制按系统进行,管理者感到困惑,执行者感到困惑。一线员工更加困惑,系统不知所措,出现“多皮”现象。

如何建立双重预防机制

  02标准化系统下的双重预防机制

  安全生产标准化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应用于煤矿领域,借鉴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ISO45001、GB/T28001)等系统模式的建立和发展,近年来在国内安全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标准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3号)被企业视为安全管理的“参考书”和“标准书”。

  其中,第三个A级要素“风险管理”系统地提出了“风险控制”和“隐患排查”。现在要做双重预防机制,那么标准化要素还会做吗?标准化对风险管理有评价标准,有扣分项,具体详细,似乎更具可操作性。所以很多企业把标准化的数据复印在几个盒子里,把封面改成“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然后放在架子上。

  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

  这两件事都是好的,互不矛盾,互相补充,效率更高。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从事故原因理论出发,诠释了安全管理是风险管理的内涵,抓住了关键;安全标准化是一个覆盖面广、要素全面的系统。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是根本,安全标准化是载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双重预防是一个标准化的子系统。双重预防不能取代标准化,只能作为标准化的子系统和关键要素来把握。实施双重预防机制不是推翻标准化的“风险评估”,而是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从风险控制和隐患控制两条防线,从生产经营流程和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开展工作,努力将风险控制保持在隐患之前,将隐患排除和控制保持在事故之前。标准化从领导、目标管理、变更管理、设备完整性、承包商等诸多环节提出风险管理措施,为系统性提升。

  2、双重预防是标准化的前提。目前,双重预防机制作为一个前提条件进行审查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无论是二级还是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比如标准化评审标准中的“风险控制”要求,一是建立重大风险清单;二是准备风险控制措施;第三,要有风险评估记录,非常笼统模糊。

双重预防机制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如何融合?

  3、两者的共性是自上而下的推进,自下而上的实施。有时候我觉得系统和实施是“两张皮”,文件和现场是“两张皮”,因为我们的方向在实施过程中相反,或者工作方法有问题。无论是双重预防还是安全生产标准化,一定要从上到下推进企业的落户,但一定要从下到上实施。怎么讲?比如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首先要重视和推动企业高层。安全监察部等主管部门要落实、落实,做好宣传、教训、教育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保障措施、考核办法等。,然后所有员工都必须自下而上的参与和完成,工段由团队检查,工厂由工段检查,公司由工厂检查,一级对一级负责,最后总结提炼。而非由少数公司的人埋头苦干做一件事,下面的员工一无所知,表面上看上去光鲜亮丽,实际上却败絮其中。

  综上所述,我们不应该把精力集中在讨论哪个对哪个错,也不应该担心哪个对安全管理更有效。相反,如何让双重预防机制更有效地融入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充分发挥其优势,体现其效率,使我们的生产更加安全,措施更加科学,方法更加有效,最终实现风险自辨自控,自查自治隐患,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

官方服务号
官方订阅号

企业专属定制安全生产管控方案

限时免费获取

  • *
  • *
  • *
立即获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