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应根据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确保安全生产,防止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并控制或消除有害因素。安全生产的目的是确保人身安全和健康,不损坏设备和设施,不损坏环境。安全生产管理是什么?下面就和小编一同来了解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解读
(一)事故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事故”通常用于描述生产或工作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损失或灾难。在国际劳工组织编制的一些指导文件中,如《职业事故和职业病记录及通报实用规定》,将职业事故定义为:“工作中发生的事件会导致致命或非致命的职业伤害。”中国有很多方法可以对事故进行分类。
根据事故原因,根据《企业职工伤亡分类标准》(GB6441-1986),工伤事故分为以下20类:物体攻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溺水、烫伤、火灾、高坠落、坍塌、顶片帮助、透水、射击、气体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窒息等伤害。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定义,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事件。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事故通常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等。)或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的特殊重大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但不超过30人死亡的事故,或造成50人以上但不超过100人重伤,或造成5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但不超过1亿元的事故。
所谓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但不超过10人死亡,或10人以上但不超过50人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但不超过5000万元的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三人以下死亡、十人以下重伤或直接造成经济损失不超过1000万元的事故。
2.隐藏事故的危险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第16号令。根据这一规定,所谓“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程序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存在其他因素,如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状态、人员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
安全风险可分为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隐患。其中,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程度和解决难度较小,发现后可立即消除;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程度和解决难度较高,必须暂停全部或部分生产,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处理,才能消除。此外,生产经营单位由于外部原因难以独立解决的隐患也存在。
从安全生产的角度来看,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或其他损失的来源或状态。
根据事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危险源的影响程度,危险源通常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
一种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这些危险源的能量越大,事故后果可能越严重。因此,一种危险源决定了事故的严重程度。
各种可能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受损的因素被归类为第二类危险源。这些因素广泛包括物理设备故障、人为错误、恶劣环境和管理不足。第二类危险源的数量直接影响事故的可能性。这些危险因素发生得越频繁,事故的风险就越大。
限时免费获取
限时免费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