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给企业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无声的压力,也让奋战在第一线的安全管理者感到恐慌。这也反映了一个事实,“一岗两责,管理生产必须管理安全,管理业务必须管理安全,管理行业必须管理安全”。这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一个追究责任的基础。
仅仅依靠突击隐患调查是无法预防事故的,而只有“静态点”才能战胜“动态线”。关键是如何正确运用安全风险控制和隐患调查,将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纳入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真正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因此,企业真正实施了“在形成隐患之前控制风险,在事故之前消除隐患”的工作,而不是流于形式,这可能会控制风险,消除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然而,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机会重新开始安全管理工作。企业只能脚踏实地,逐步落实风险控制和隐患排查。有了这一支持,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安全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成为企业的救命符。
风险管控,隐患排查两手抓
1.制定隐患调查管理制度,建立公司、项目、团队等相关主体的隐患调查管理制度,明确调查项目、调查内容、调查标准、调查方法、调查周期等相关内容。
2.建立隐患排查管理清单,一般包括基础隐患排查管理清单和现场隐患排查管理清单。基础类一般指管理类,包括法律、法规、规范中安全管理要求的内容,体现在企业的管理因素上。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应急救援、分包商安全管理、持证上岗、生产安全事故处理及安全标志。现场隐患排查管理清单一般是指具体过程中的隐患。包括所有设备、设施和操作活动中包含的风险控制因素
3.制定隐患排查计划,公司、项目一般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隐患排查计划。
检查重点由级别决定。在公司层面,年初应有年度工作重点和推广计划。检查计划的编制一般按照上级的要求、各专业的覆盖范围、与年度计划的衔接、重点工作的推进、检查的闭环、管理薄弱环节的改进等方面进行,隐患排查应突出重点。根据确定的调查主体,确定调查周期为:公司可以每半年、每季度或每月进行一次调查。
风险点明确了故障排除的方向,风险源明确了故障排除的细节。这个“故障排除点”是公司内部分级故障排除和日常安全检查的重点,重点是I、监督检查II级风险点的控制情况。
项目部的调查周期一般按照管理水平进行。一般来说,项目领导每月至少组织各部门进行一次综合安全调查,负责安全的领导每周组织一次定期安全调查,部门安全管理人员每天进行隐患调查。
限时免费获取
限时免费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