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级管控是双重预防机制的一项具体工作,涵盖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分级以及风险管控。危险源辨识的前提是了解危险源,那么我们如何了解危险源呢?
危险源概念
危险源指的是可能导致人员受伤、疾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或者状态(或行为)。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危险有害因素或危害因素。
可能造成意外能量释放或危险物质泄漏的根本原因,包括高温、高压、液化烃等能源或能量载体。
状况: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管控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况、环境的因素等。结合“隐患”的定义,可以简单理解为危险源的“状况”即为“隐患”,就是“根源”的管控措施存在缺失、缺陷的情况。“状况”要描述成一种动态的状态,例如安全阀根部阀关闭,液氯储罐局部腐蚀减薄等。
危险源分类
危险源的分类方式有很多,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所得到的分类情况也会有所不同。从安全科学理论的角度考虑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可以将危险源分为以下两类:
危险源可分为多个不同类别,其中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对人身安全及健康产生直接威胁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源可能来自于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化学物品、生物因素以及人类行为等。了解和识别第一类危险源对于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障员工的安全至关重要。
事故发生的前提是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和危险物质,它们是根源类危害因素,也是事故的源头。(如电能、动能、势能、生物质能、物理能和化学能)
危险源分为不同的类别,其中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具有一定风险的事物或行为。这些危险源可能对人的生命和健康产生威胁,并且需要特殊的注意和防范措施。在处理第二类危险源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减少潜在的风险。
引起事故产生的各种安全因素,可以导致能量和危险物质的控制措施失控。也就是说,为了防止能量或有害物质意外释放所设置的防护措施存在缺陷或漏洞,而导致事故发生。这些缺陷或漏洞可以是行为或状态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物体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危险源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是导致人身损害事故发生的物体或能源,它们的性质和规模决定了事故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指的是造成事故发生所必需的条件,并且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条件,而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则是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这两类危险源分别决定了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和概率大小,它们共同决定了危险源的危险程度。
限时免费获取
限时免费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