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排查管理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法律工作。《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管理制度,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排查管理应当如实记录并通知员工。
一、常用的隐患排查实施方法
公司建立了“联合检查+节前检查+专项检查+专项诊断+日常检查”的多层次、多维度检查模式,形成了公司领导带领团队对基层管理和安全专业人员进行深度专业诊断的检查框架,全体员工参与隐患排查。在管理和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密切关注闭环、深入分析和质量改进。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直观的经验分析方法主要是利用同行业过去的事故教训和专家的经验判断来识别系统中存在的事故隐患。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经验法:根据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进行检查,依靠人员经验进行现场观察、分析和判断,发现系统中存在的事故隐患。
(2)类比法:利用工程系统、工作经验和相同或相似的劳动安全卫生统计数据进行类比、分析和评估,发现系统中存在的事故隐患。
二、安全性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法是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列出一系列项目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和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检查项目可以包括场地、周边环境、设施、设备、操作和管理。
①为了提高安全检查表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应组织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安全人员共同编制。
②安全检查表应突出重点,抓住重点。为避免重复,系统应尽可能列出类似的问题或状态。此外,还应规定检查方法和合格标准。
③各种检查表都有自己的适用对象,各有侧重点,不适合通用。比如专业的检查表要详细,日常的检查表要简洁明了,重点要突出。
④安全性检查表应包括检查对象的基本事件(要点),并纳入检查项目。
⑤在发生事故之前,应对危险部位进行详细的检查,以确保发现所有隐患。
⑥安全检查表可与安全生产责任制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检查对象,可以使用不同的安全检查表。责任很容易区分,检查也可以提出改进措施。
三、是操作任务分析方法
操作性任务分析方法是对每一个操作性任务进行分析,逐步发现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主要步骤如下:
(1)定义工作岗位
列出每一职位的工作清单
定义每一个操作的实施步骤(3)
对每一步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
(5)审查现有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提出改进建议(6)
四、事故隐患提示表法
事故隐患提示表法是根据工作场所或设备的人员、机器、环境和管理情况,提前编制事故隐患提示表,并根据表中的每一项内容对系统中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全面识别。
限时免费获取
限时免费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