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时有发生,造成许多人员伤亡。据统计,近期全国就发生了207起大型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造成733人死亡,180人受伤。尽管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始终把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监管作为日常重点事项,但有限空间作业中发生重大事故的情况并未改变。造成这种不利局面的原因不仅与有限空间作业本身的高风险、复杂的环境、强烈的隐蔽性和临时作业特点有关,还与工贸企业的有限空间识别有关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为固有安全风险和衍生安全风险。因此,企业安全风险控制可分为固有安全风险控制和衍生安全风险控制。研究发现,目前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的分析和控制主要集中在衍生安全风险上,即分析和控制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能力、设备和作业过程的合规性,但缺乏对有限空间作业固有安全风险的识别和分析。此外,风险控制可能导致工贸企业有限空间识别不准确,有限空间“识别越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此外,还可能导致风险控制措施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一是结合有限空间的定义,提出有限空间的一般识别流程;二是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固有的安全风险评估指标,通过行业专家的咨询和经验分析,对指标进行赋值,形成有限空间作业固有的安全风险分析和控制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第三,建议工贸企业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分类审批制度。
1.有限空间险识别过程
有限空间是指人员可以进入的封闭空间或部分封闭空间,进出口有限,但不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气含量不足的空间。工贸企业及相关方在识别有限空间时,往往会盯着“有限”二字,将各种“有限空间”场所识别为有限空间,导致有限空间“识别越多”的现象。
事实上,“空间有限,与外界相对隔离”只是有限空间的非关键条件之一。为了形成一个有限的空间,有三个条件需要同时满足,即操作人员是否可以进入,是否设计为固定的工作场所,是否存在中毒、缺氧、窒息等风险。
根据上述分析,绘制有限空间识别流程框图,如图1所示。
2.有限空间作业固有安全风险分析
根据固有安全风险因素的特点,根据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统计分析,结合行业专家的咨询和经验分析方法,确定影响有限空间作业固有安全风险的5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参照现行法律、法规、技术规程和标准,如图2所示。
2.1各指标对固有安全风险的影响权重的影响
为了提高操作风险分类方法的可操作性,反映各指标的重要性,采用行业专家赋值的方法反映指标的权重(指标总分为100分)。
(1)有限的空间类型
有限空间类型分为地下有限空间、封闭式设备和地面有限空间。历年事故统计显示,地下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数量最多,其次是封闭式设备,地面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数量最少[1]。
(2)有限空间作业类型
根据是否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操作,有限空间的操作类型可分为进入式操作、非进入式操作(无护栏)和非进入式操作(带护栏)。进入式操作的安全风险远高于非进入式操作,非进入式操作(无护栏操作的安全风险高于非进入式操作(带护栏)。如果一家工贸企业的污水池被识别为有限空间,则人员进入污水池的内部操作是进入式操作,仅在污水池外边缘操作(如使用长柄工具清理漂浮垃圾)是非进入式操作。如果污水池配备钢护栏,则人员在护栏外操作(非进入式护栏)。
(3)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
有限空间作业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可能导致中毒的物质、可能导致爆炸的物质、可能导致缺氧的物质、溺水、从高处坠落和触电。多年来事故数据统计显示,在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类型中,中毒和爆炸事故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缺氧窒息事故,溺水、坍塌、掩埋等事故数量最少。应急管理部门也明确表示,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识别应以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为主,只有有溺水和从高处坠落风险的作业场所不能纳入有限空间管理范围。
(4)有限空间的工作频率
参照《工作条件危险评估法》中“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的分类,将“暴露于有限空间的频率”,即有限空间的工作频率分为高(每周一次)、中(每月一次)和低(每年几次)有三种频率类型[17]。由于工贸企业的有限空间运营是确定的非常规运营,因此“有限空间运营频率”指标分类排除在“运营条件风险评估法”中的“连续曝光”之外、有三种类型:“每日工作时间暴露”和“非常罕见的暴露”。考虑到高作业频率可能对高作业熟练度产生有利影响,“有限空间作业频率”指标的标准分数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5)有限空间的工作时间
有限空间运行时,暴露在有限空间内的时间越长,风险越大,有限空间运行的风险与运行时间成正比[18]。有限空间运行时间的安全风险指标权重如表5所示。
此外,工贸企业还可以根据特殊情况,规定有限空间作业审批需要升级。如果工贸企业可以规定,在下列情形之一的情况下,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应自动升级[20]:
——在重大节日、重要政治活动期间开展作业;
——从当天22:00到次日凌晨6:00进行作业;
——当日最高温度达到35℃以上时进行操作;
——其它认为审批管理需要升级的情况。
1)针对工贸企业在有限空间内无法识别的问题,结合有限空间的定义,提出了有限空间的一般识别流程。根据这一过程,工贸企业可以准确识别有限的空间,解决“模糊、识别越多”的问题。
2)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固有安全风险评估指标,通过专家赋值方法建立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的有限空间固有风险评估和分级方法。
3)建立工贸企业有限空间分级审批制度,提高有限空间作业防护要求的针对性和作业审批效率,基于有限空间作业固有的安全风险水平。
4)建设的有限空间作业固有风险评估和分级方法不能代表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的整体安全风险水平。为了构建更完善的风险分析和评估方法,下一步可以进行派生安全风险评估和分级方法研究。
5)受专家经验影响,建设的有限空间作业固有风险评估和分级方法可以结合本方法进一步优化指标量化,提高方法的适用性。
限时免费获取
限时免费获取